来源:方志张掖日期:2025-08-15
“甘州城北水云乡,每至秋深一望黄。”这是明代郭绅《观刈稻诗》对张掖城北自然美景的生动描述,为我们再现了张掖自古就是一座坐落在湿地之上的城市。
依水而居,择水而憩。张掖先民将城址选择在了黑河与山丹河交汇的三角地带上,这里是祁连山冲积扇的低洼地带,祁连山冰川雪水为这里提供了充沛的地表水和地下水,孕育了张掖绿洲,形成了城市北郊万顷沼泽湿地,这里湖泊众多,泉溪细细,为历代文人所吟咏。
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即据此而建,它与娱乐老虎机区紧密相连,建成面积近3万亩,湿地类型多样,有沼泽湿地、河流湿地、湖泊湿地1.5万亩,是甘肃省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,也是黑河流域第一家国家级湿地公园。2011年12月被文化和旅游部评定为4A级旅游景区。是全国距离城市最近、西北地区动植物资源最具特色的国家湿地公园,同时也是集生态保护、科研监测、科学研究、资源管理、生态旅游、宣传教育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湿地公园。公园内有清澈的湖泊、大面积的芦苇荡、葱郁的树木和草坪花海等众多环境优雅的景观,在西北地区十分少见。在公园内,春天有候鸟迁徙、夏天有荷花睡莲竞相开放、秋天有芦苇摇曳、冬天有白雪皑皑的自然神韵。公园内还有趣味自行车、观光车、游船、垂钓等众多的游乐项目,是市民游客休闲度假娱乐的绝佳去处。
走进张掖感知湿地,浩渺壮观的芦苇湿地,丰富多样的动植物资源,神奇独特的生态景观相得益彰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集北国雄浑质朴风情和南国秀美风韵于一体,颠覆您的传统印象,让您惊叹不已、回味无穷。湿地芦苇青青、水鸟栖息,宛如人间仙境。广场、木栈道、观景亭台等景观设施巧布于苇草、溪水、树丛之间,沿非机动车道点缀设置观景平台、观鸟亭、茅草亭、游船画舫、湿地漂流、垂钓园、丹顶鹤繁育保护中心、城市湿地博物馆等旅游服务设施,如翡翠般镶嵌在茫茫苇海之中。乘坐电瓶,漫步观景栈道,荡着小船亲近湿地感受自然体验大西北湿地的质朴野趣,游览公园精品景观让您游趣盎然回味无穷。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四季景色各异,每个季节都有它独特的魅力所在。
春季,天气转暖,冰雪融化,公园内呈现出罕见的"三季"景色。秋草之黄、冬雪之白和春水之绿交织在一起,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。夏季,公园碧波荡漾,艳阳高照。繁茂成荫的芦苇长满水面,整个湿地成了一片绿色的海洋。清风吹过,绿波荡漾,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思。此时,湿公园内不仅有野鸭等水鸟在湖面上嬉戏成趣,还有五处荷花景观池内荷花娇艳,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。
秋季,公园内的植被逐渐变得丰富多彩,各种树木的叶子变成红色、紫色,与绿色植被和金黄的芦苇形成鲜明对比,构成了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,正如明代诗人郭绅诗中所描述:“甘州城北水云乡,每至秋深一望黄”。冬季,公园内的水面结冰,整个公园变得宁静而神秘。此时,湿地公园内的植被和动物都开始进入休眠期,但仍然有一些鸟类留在公园内过冬,为公园带来了生机和活力。
无论是春季的“三季”景色、夏季的碧波荡漾、秋季的五彩斑斓还是冬季的宁静神秘,都让人流连忘返,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。
公园内的芦苇是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,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力,能够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生长繁殖。在公园内,芦苇丛丛,形成了一片片茂密的芦苇荡,成为这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。
芦苇不仅是公园内的自然景观,还承载着许多神话故事和历史传说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,芦苇常常被视为坚韧、顽强的象征,被用来形容那些具有不屈不挠精神的人。
相传,古甘州城水湖环绕,湖水清澈见底,鱼群栖息其中,湖中并无芦苇丛生。一年夏天有个仙女向往人间美景,从天庭悄悄来到甘州城内游玩。她看到湖泛碧波、浪花飞溅、湖岸垂柳轻柔舞姿,鱼鸭成群戏水觅食,仙女拂柳徘徊张望湖景,蹲在湖边洗着自己的秀发流连忘返,突然,天鼓一声,才想起回去的时辰已过,便匆匆理起长发飘飞而去。不料,匆忙中将一枚玉簪跌落湖中,霎时间湖面上长满碧绿的芦苇,恰似一支碧绿的玉簪,使原本平静的湖面更加妖娆美丽。
无论是作为自然景观还是文化符号,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的芦苇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。除了芦苇之外,园内还分布各类植物45科、197种,构成了一幅优美的湿地画卷,沿着木质栈道漫步其间,满目皆是美景令人心情十分舒畅。每年的春秋两季公园内会迎来许多迁徙的候鸟,天鹅、斑头雁、白鹭、野鸭等一起在湖面游弋嬉戏。公园内有野生动物100多种,其中,国家一级保护鸟类3种,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种。
目前,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已成为拱卫张掖城市的生态屏障、加湿器和制氧机,是张掖旅游的重要打卡地,也是展示娱乐老虎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示范窗口,更是张掖休闲健身娱乐的自然景观后花园。(雷鹏)